木盒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木盒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两大夏季高发病考验医生

发布时间:2021-01-05 11:42:21 阅读: 来源:木盒厂家

两大夏季高发病考验医生

申城持续罕见高温让人们的身体机能逼近极限,在急诊抢救室里,心脑血管、创伤病例大增,而重度中暑和脓毒症成为今夏两大新型高发病,严重可致死。如何在第一时间给这些患者开通生命通道,考验抢救室医生的技术、心理、经验。    就地抢救打通“生命通道”   8月7日,上海立秋,中心气象台一早就拉响高温红色预警。是日,徐家汇最高气温达40.8℃,为今夏上海第3个40℃以上酷暑天。   清晨7点,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,已是一番忙碌:靠墙的位置见缝插针地摆着“加床”、椅子和各种补液瓶,家属疲惫地坐在自家小板凳上,医生和护士们侧身在“加床”、监测设备与人群的缝隙中穿梭查房,小心翼翼好似行走在雷区。   “病人大增,病床不够用,只能在走廊加床了。”新华医院抢救室主任葛勤敏医生告诉记者,持续罕见高温让该院急救数量上升30%至40%,抢救室日均接收30多辆救护车,“昨天最多一次,七辆救护车同时到达”。   早晨8点,葛勤敏组织医生站在复苏室里交班。这是他们最熟悉的“战场”,正中有块40英寸的电视屏,时时波动的曲线正显示急重病人的心跳、呼吸等生命体征。身后是两张急救床,目之所及的柜子里整齐地放满各类急救药品与设备,救护车送来的最危重病人先在这里抢救,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送入各科室或手术室。   第一道“警报”来自院外。8:06,救护车特有的警报声由远及近,“病人来了!”葛勤敏对这个声音极度敏感,赶紧跑到抢救室门口。一名中年妇女满头大汗躺在担架上,呜咽地说“胸痛”。   “她心脏不好,心跳慢的时候每分钟只有30-40次。”“胸痛”妇女的家属着急地告诉医生。两个医生赶紧取来床旁心电仪,在担架车旁拉出心电图,显示正常。“打开静脉通道,抽血送检;保留身体输液通道畅通,为随时急救做准备。”按医院分诊标准,葛勤敏将患者作为A级病人(危重病人)留在抢救室一楼观察。   “引发胸痛的原因很多,不少是致命的,比如急性心梗、主动脉夹层、食道破裂,如果没能及时发现病因并治疗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葛勤敏语速极快地告诉记者。    成功抢救热射病患者   安顿好救护车病人,葛勤敏立刻组织晨间查房,期间她喜忧参半。   在7楼急诊加强治疗病房,崇明奶奶准备康复出院了。这是新华医院今年首例确诊的热射病患者,对于这样一例重症中暑病例,家属起初已经不抱希望。   7月28日,崇明奶奶在家务农时倒下。家人发现时,她已在农地里躺了四五个小时,脸颊滚烫、意识不清。在当地医院,医生表示无能为力,“即便送到新华医院,估计也只有8%-10%的治疗希望”。医学教科书上对热射病的死亡率统计的确如此。   家属决定一搏。当晚,崇明奶奶到达新华医院,经查,奶奶不仅全身体温升高、意识障碍,还出现多脏器功能受累。葛勤敏和急救医生们立即实行降温通风、各脏器对症治疗等。   焦虑的等待中,家属对医生交了底:72小时后如果不好转,就放弃——按当地习俗,他们希望老人在家中与大家告别。“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刻。”令葛勤敏和同事们振奋的是,奶奶在送院治疗的第66个小时开始好转恢复。   本周,崇明奶奶即将康复出院。查房时,奶奶的儿子们对葛勤敏连连道谢。葛勤敏告诉记者,这是她驻守抢救室10多年的动力。不过,她的心情却没有为此放松,还有一个病人揪着她的心。   7楼的尽头是急诊重症病房,一名50多岁的女患者身体插着三四根管子,时不时发出呻吟声。几天前,她吃了在冰箱里存放了一周的冷面,两小时后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,勉强睡了一夜后,出现意识不清、口吐白沫、二便失禁。送到新华医院时,已经呼吸衰竭,经查血压偏低、肝功能异常、肾功能不全。   “这已不是普通的急性肠胃炎,而是脓毒症,引发全身炎症反应,病情会发展很快,严重者会死亡。”在基本对症治疗的同时,葛勤敏和医生们给予患者血浆置换治疗,以减少全身炎症反应。过去两周,他们已接收两三例脓毒症患者,治疗方案是在积累此前抢救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。目前,病人还在观察中。   夏季本来就是肠道疾病高发季,不过在今年的极度高温下还出现了严重脓毒症。“医院准备全院会诊这个病例,讨论总结治疗方案。”葛勤敏告诉记者。    急诊科研为了“临床的明天”   及时总结经验,对抢救室医生意义重大。“抢救病人的病情会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,有些甚至是致命的,需要医生在最短时间内判断,这要靠技术、靠心理、也靠经验。”葛勤敏说。   医学院毕业后就进入“医院最忙”的急诊抢救室,葛勤敏总结的急诊医生从业经验除了要通晓内外妇儿十八般武艺,更高境界是懂得“见微知著”,发现隐藏在不典型症状中的致命点。   一年冬夜,有个患者腹痛不已被送到抢救室。量血压,正常,心电图,正常,验血报告要两小时后才得出……到底哪里出问题?葛勤敏仔细询问病史后得知,患者有高血压史,这意味着,正常血压对他来说,就可能是血压偏低了。紧急调阅影像,葛勤敏发现病人主动脉有夹层,正是它压迫了分支血管,引发相应的供血器官缺血,让人感觉腹痛。   不过,并非每次问诊都能顺利“破案”。葛勤敏直言,从医多年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失败案例,她说,记住它们并弄清原因是为了将来不失败。   每周二,葛勤敏会组织抢救室开闭门会议,回顾国际文献,讨论近期救治案例的经验与教训。这个闭门会议基于抢救经典工作格言:演练、实践、反思、行动(Play,Do,Check,Action)。他们最近一次的总结主题是“严重中暑抢救成功率与抢救室早期救治措施的关系”。   葛勤敏认为,找出抢救措施有效性的规律,总结成文,对急救医学很重要。“急救医生工作节奏快,但绝不能疏于总结,科研是为了临床的明天。”她说。   本报记者唐闻佳

沈阳工业设计

东莞产品设计

白城工业设计